文|葛蒂芙 (超世紀催眠師)
生命總有一些課題考驗我們的應變能力,若平時沒有鍛鍊心的強度,在遇到問題時就無法做出智慧的判斷。這些試題有些是考驗應變未知的處置、考驗無常中應變的靈活度。
最常遇到的是職場「變」的難題。
前一陣子同事們在共同的負面專案經驗大吐苦水:「我不想讓XX事發生」、「我不想接受xxx怎麼會是這個樣子?」、「我不想接受自己是這個樣子」、「廠商提案的這麼陽春到底要怎麼辦?」之後新的專案進來,不同的廠商但又面臨類似的難題,同事們討論的重點又變成:「這次的廠商比上次更差,原來上次不是最糟的經驗」、「挑重要的大項項目去管理,我們只能盡量完成,不要出包就好」。
追求完美的同事旻雯失落的說:「我好像無法再更好了」。
我問:「怎樣程度算更好?你怎麼知道無法再進步呢?」。
她說:「我這次只能交出這樣程度的成品,廠商那邊已經無法再提供更好的提案了」
我問:「誰來決定這次專案的好壞評價」
她氣憤說:「這重要的專案,所有人都在看!」
當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只是靜靜的看著她,說了一句:「你只是無法接受對自己的失望罷了,無法接受自己不能控制以外的事物。廠商的能力就到那裡,再要求也無法瞬間變一百分。你只能接受目前的結果,不然只會自尋煩惱」

佛教將由「我」衍生出來的各種執念,稱之「我執」。源自根深蒂固的自我意識,目的是達到某種表象,例如:當我越想做好某事,希望某件事能在期待標準內;期待所有人性都符合和善溫良;投射一定期待給自己去達成。這樣的執念,常會讓人感到焦慮和痛苦,且愈不想接受現況,而越想改變,卻無法達成,心更疲累。
執念阻礙生命的流動、遮蔽事物的本質。最後,經過多日痛苦掙扎,在交出專案前最後一刻,同事旻雯才決定要放過自己,放下預設立場,盡量抓大方向完成它,不拘泥無法達到的部分。
當我們走進自己的意識系統,仔細觀看自己的各種信念,有些是很薄弱的,有些很堅固但上面充滿許多瑕疵,有些是剛冒芽的新信念,有些像藤蔓一樣緊緊捆住自己。
個案小蘭(化名)一直覺得沒工作就會沒錢,也無法分擔丈夫的辛勞,希望透過催眠,幫助自己能清晰選擇近期人生方向,並探尋自己困住的原因。在引導過程中,她面對面跟高我對話,高我說:「你想要就去做,都是一種選擇。不想工作就要工作。不要被世俗蒙蔽雙眼。你真的相信?你的丈夫會因為你沒有工作而過的很辛苦嗎?信念會決定一切,相信自己是被愛的,是值得擁有幸福的。」之後分別帶領小蘭跟先生、孩子進行心靈對話,他們都給小蘭無限的愛與鼓勵,讓小蘭不再覺得自己是無事生產的一名家庭主婦或是莽莽撞撞的新手媽媽,而是被丈夫深愛著的妻子、被孩子包容的媽媽角色。
我們常常因為太習慣日常或忙著抱怨,忙著羨慕,以至於忽視了幸福其實原本就存在。
打開心,看看心被什麼困住了。
個案慕晴(化名)為探索自身疾病形成原因,進入潛意識後發現小時父母偏心弟妹,慕晴覺得自己就像不被愛的小孩,甚至懷疑自我的存在。滿滿的自卑、忌妒、不滿情緒堵住了心。當慕晴跟父母說出心中感受時,她痛哭失聲不能自己,好像從未如此坦然向父母說出自己真實感覺。在催眠過程中,生病的細胞也紛紛發怒聲,希望慕晴能聽聽被禁聲的心底話。
慕晴就一直說,直到心底話說完,心覺得舒暢為止。催眠結束後,我詢問個案「是否是屬於比較不敢表達的人?」她說:「有些話在職場上不好說出口。對於自己的真實想法,常不敢表達,就放在心底」。與母親相處方面,小時候的媽媽是讓人敬畏、有隔閡的,至今仍覺得無法和媽媽親近。看著年邁的媽媽,心疼又不知如何是好。我鼓勵她多多說出自己真實想法,若不方便當面表達,試著假想對方在前方,把內心話有機會說完,不要放棄自己的話語權。也適時把對父母的情感付諸行動,偶爾電話問候或親自訪視,讓心不再受到壓抑。
每次幫個案催眠,每個靈魂高我給的答案都很直接、清楚。簡單的說,就是回到心本身,打開心,看看那些信念和煩惱讓它動彈不得。每個人都想追求快樂、自在。世界上沒有完美、也沒有永恆不變事物,允許生命任何時刻的樣貌,允許不完美。
放下心中的執著,學會認錯、反省、改進,就是在改變宿命。
